English

立志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面貌

1998-06-29 来源:光明日报 辽宁义县16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当村医 我有话说

编者按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城乡卫生资源和技术力量配置不合理,比例失调。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力量过于集中,供大于求,人才浪费、资源浪费的问题比较普遍,而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缺医少药状况亟待改变。然而医学院校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不少人碍于农村医疗技术条件差,生活待遇低,不愿去农村工作,而城市的医疗机构目前已人满为患,难以接收更多的毕业生。鼓励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去,为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状况施展自己的才干,实现自身的价值,无疑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这篇报道介绍的辽宁省义县16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当村医的事迹,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范例。

本报讯辽宁省义县有16名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自愿到聚粮屯乡的村卫生室当村医,努力为改变当地农村医疗卫生落后面貌做贡献,他们的工作受到广大农民的赞扬。辽宁省政府领导同志不久前到聚粮屯乡考察时指出,16名毕业生的行动是改善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结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方向,要鼓励更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去工作。

聚粮屯乡原有的村医年龄偏高,医疗技术水平低,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为改变本乡医疗卫生落后状况,乡政府从1996年起两次通过业务考试、考核从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村医,对村医队伍进行“换血”。他们原来担心应聘的人不会很多,结果却令人欣慰,第一次报考的有15人,聘用了11人;第二次报考的11人,聘用了5人。16名被聘用的村医经过锦州市卫生局乡村医生资格认定,由乡政府颁发聘书,上岗行医。艰苦的村医岗位使这些年轻人经受了锻炼,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张志公村两名村医夏德明和耿红分别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和大连铁路卫校,他们从小生长在农村,目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了解农民疾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农村工作。当上村医后,他俩热心为农民治病,不分白天黑夜随时接待病人就诊。一位67岁的农民患慢性支气管炎已有10多年,冬春季节发病,咳喘不止,还伴有心衰。经夏德明和耿红精心治疗,老人病情明显好转。他们不仅用技术献爱心,还经常自己掏钱为经济困难的病人垫付医药费,仅夏德明一人就为病人垫付医药费七八百元。贺家屯村是有1300多口人的大村,在这个村当村医的徐伟也是沈阳医学院毕业生,他一天要为20多位病人诊治。为了减轻病人辗转求医的麻烦,他刻苦钻研医术,尽量使患一般疾病的病人不出村就能得到医治。

16名大中专毕业生在村医岗位上不仅为农民治病,还积极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建设。现在,聚粮屯乡22个村全部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普遍设立了诊察室、处置室、妇科检查室和药房,有消毒记录、工作日记和药品登记,达到了甲级村卫生室标准,农民的医疗保健有了可靠保证。在四家子村当村医的锦州卫校毕业生雷宇,上岗后挨家挨户地核对、登记计划免疫接种卡,为全村儿童接种免疫疫苗,使这个村的计划免疫工作由全县最差进入全乡前三名。聚粮屯乡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自这批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医后,全乡医疗卫生面貌有很大变化,他们的医术明显高于原来的村医,也安心在农村工作,农村需要这样的村医。

这16名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当中有些人家住县城,有被城镇医院录用的条件,但是都选择了农村最基层的村卫生室。他们一致认为,对医学院校毕业生来说,能不能实现自身价值,不在于能不能到城镇医院工作,而是如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服务。现在城镇医院总量超出需求,而医疗卫生的最大需求在农村,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在农村安心工作,聚粮屯乡政府规定:当村医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工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同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享有同样待遇;可同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对工作满一年以上、表现优秀的村医可安排到乡卫生院工作。乡政府还为村医建立了管理档案,每年进行一次业务考试和综合考评,考试和考评结果记入档案,作为晋级和奖励的依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